楼组是居民聚集生活的基本单元,也是撬动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,长风新村街道以党建为引领 ,以楼组文化建设为契机,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前沿阵地。
白玉新村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工人新村,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,也记录下无数家庭的柴米油盐与温情故事。如今,一幅由白玉新村110号、111号、112号联排楼栋绘就的“楼组文化建设”实景图,正为这个老小区注入崭新的活力和诗意 ,与此同时,白玉一委的楼组文化建设“五心 ”工作法也孕育而生 。
党建引领,“初心”点燃治理引擎
白玉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建立楼组自治小组 ,带领楼内居民一起挖掘楼栋特色 、更新楼内环境,逐步形成“居民提议、共同商议、合力落实”的自治共治机制,建设睦邻友好的楼组氛围。
其中 ,110号至112号的党员主动牵头组成了楼栋党小组,成为楼组建设的“主心骨 ”。他们带头参与楼道整治、积极调处邻里矛盾 、推进楼组文化建设等工作,以实际行动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。
四百走访 ,“暖心”提升民生温度
白玉一委不断深化“四百”走访,以“分色治理 ”工作法为抓手,在“小日常”中做到居民底册清、人员情况明、贴近百姓心 ,解决了格内的急难愁盼,更是挖掘出一批能人达人 。
110号楼的党员志愿者坚持每日清扫楼道;111号楼的“文艺达人”聚在一起合奏葫芦丝 、笛子,跳动的音符也成为居民生活中最动听的“背景音乐”;112号楼的“巧手达人 ”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的生活妙招......民心民意聚沙成塔、能人达人济济一堂 ,让举手之劳成为邻里互助的注脚,一幅充满烟火气与向心力的楼组新画卷正蓄势待发。
搭建平台,“群心”碰撞智慧火花
白玉一委用一场场接地气的小活动、一个个贴民心的小项目,让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 ” ,不断汇聚居民智慧,迸发社区活力。
6月初,110号 、111号、112号三栋楼的居民们一起参与了“端午飘香”活动 ,在一边做香囊,一边聊家常,活动室的气氛异常活跃 。以此为起点 ,楼组文化建设之旅也正式开始。之后,三栋楼的居民在居民区党组织、楼栋自治小组的带领下,一起开会讨论 、集思广益 ,三栋楼各具特色的主题方案脱颖而出:110号以“拾光乐活”为主题,承载岁月记忆,传递活力生活;111号打造“匠心童梦 ”空间 ,守护童真,激发创意;112号楼定位“丹青雅韵”,将书法绘画化作流动的艺术长廊。
群策群力,“同心”点亮楼组文化
从安装门牌号、摆放花架 ,到居民们的旅游照片,还有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扭扭花环的上墙展示,白玉三个楼栋的居民们齐动手、共参与 ,用集体的力量扮靓楼道角落 。
为了杜绝快递乱堆现象,居民自己出资购买了货架。为保持楼道环境整洁,居民还特意制作了小广告回收垃圾桶。三个楼栋的楼组建设 ,无一处细节不蕴藏着大家对“家 ”的热爱,让楼组不仅是居住的场所,更成了凝聚人心的港湾 。
来自112号楼的“书画达人”热心牵头楼组的文化建设 ,提议在楼道开辟“书画角”,将大家一起挑选的装饰画和居民自己的书画作品装裱上墙,让原本单调的楼道成了流动的艺术长廊。“丹青雅韵 ”的楼组定位在大家的共参与中愈发鲜明 ,每个角落都浸润着文化气息与生活温情。
为了让这份共建热情不减,三个楼栋又通过“六个一”构建“三清四无”长效管理机制,由一个自治小组牵头,带动一批热心居民 ,同步建设一个党建阵地 、一个墙上议事厅、一个公告栏和一个楼组公约,通过“地清、墙清、窗清”的环境整治,落实“无楼道堆物 、无高空抛物、无飞线充电、无电瓶车进楼 ”的安全规范 ,在共商共议中凝聚共识,在互助协作中拉近情谊,睦邻友好 、守望相助的楼道文化 ,正随着每一次齐心行动悄然生长 。
由内而外,“齐心”晕染社区画卷
“这个小青蛙太有意思啦!”在楼组文件建设的同时,白玉一委又开始了“由内而外 ”的美丽。社区小主人们化身“神笔马良” ,冒着酷暑,以社区为画室,以“井盖”为画布 ,在110-112号楼道前挥毫点墨。
为了感谢社区小主人的付出,白玉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为他们颁发了证书,联建单位江苏银行则带来了小礼品。在孩子们的“神来之笔 ”下,单调的井盖童趣盎然 ,与楼组文化建设相映成趣 。创意十足的井盖成了“网红打卡点”,路过的居民们纷纷驻足交谈、拍照留念,“点睛之笔”也成为了社区交流的“汇合点 ”。
从楼道里的日常交流 ,到共同参与社区美化,白玉一委逐渐形成了一起乐、一起干 、一起帮、一起管、一起享的“益起”社区理念,让楼组“小美好”汇聚社区“大温暖 ”。
从楼组单元出发 ,长风新村街道以“五心”工作法为笔,绘就楼组建设新图景 。未来将继续深耕楼组文化建设,让“五心”持续发力 ,让“益起”理念融入更多日常,在社区治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书写属于老新村的崭新治理篇章 ,让人民城市理念在楼栋间 、社区里持续绽放光彩。